英文学院口译大赛激辩Assisted Suicide
发布日期:2025-01-04 16:22 点击次数:135
本网讯 12月10日晚,英文学院第二十一届口译大赛在北校区六教报告厅举行。8位中外教师针对“Should assisted suicide be allowed in the case of terminally-ill patients”这一辩题展开辩论,参赛选手进行即场口译。最终,来自1104班的唱飞镜凭借从容的表现和出色的发挥力压群雄,夺得一等奖;最佳中、英文辩手奖分别由03级毕业校友、罗思国际咨询专家龚路成和外教Josh Isaacs摘得。
大赛由欧阳护华、朱珠、伍志伟和Robert Tindol组成正方团队,Josh Isaacs、龚路成、Kent Perry和许罗迈组成反方团队。中国当代翻译界大师冯之林教授,翻译学院钱芳老师,英文学院翻译系主任许勉君、胡正茂老师和王海瑛老师担任评委。
开放性陈述:是“安乐死”还是“协助自杀”?
陈述观点环节,正反两方围绕“安乐死和协助自杀的区别”、“实施安乐死的必要性及后果”等焦点展开辩论。正方一辩欧阳护华以“不得好死不应该是每一个人生命的最后结局”的论点揭开了辩论的帷幕。反方的一辩则认为,协助死亡会让实施者内疚负罪一辈子,也给医生草菅人命带来可乘之机。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一边全神贯注地聆听,一边不断舞动着笔杆,争分夺秒,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角逐。
互问互答环节更加精彩刺激,论辩双方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还引用起了网络新词,给译员选手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观众都替译员捏一把汗。但身经百战的译员依旧应对自如。现场幽默的表达,风趣的翻译,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听与译的盛宴。
自由辩论:是关乎尊严还是阻碍医学进步?
自由辩论环节,正方二辩朱珠首先发言道:“后期治疗的药物,例如吗啡,会加速死亡,同时现在也没有足够好的方式去彻底减轻病人的痛苦”,并向反方提出政府阻碍安乐死是否正确的问题。辩手话音刚落,选手就开始了传译,将朱珠老师质问的语气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反方二辩龚路成提出“阻碍医学发展”、“医生从天使变成魔鬼”等论点予以反击。译员则紧随其后,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完全不落下风。
随着辩论的进一步深入,双方选手之间的争辩也越来越激烈。正方辩手伍志伟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自横刀向天笑,你为什么就不让我去死”等向反方发起猛攻。译员反应迅速,紧跟辩手的节奏,在同一时间将凌厉的攻势传达给了对手。
选手翻译流畅,应对自如
总结陈词:为尊严活着,还是为尊严死去?
自由辩论结束,双方四辩分别作了总结。反方许罗迈老师通过列举中国GDP逐年提高,2013年推行面向全国13亿人民且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的“大病医保”等例子,证明中国有实力实施“临终关怀”,呼吁“让人们有尊严地活到自己的最后时间。”
针对这种含有大量专业词汇发言,选手们顶住了艰难挑战,翻译结束,场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正方Robert Tindol则强调来源希腊词的“安乐死”的最初含义——“快乐的死去”以及“当今条件不能完全减免病人的痛苦”作为本方的总结陈词。
嘉宾点评:沉着应对,注重技巧
比赛结束后,冯之林教授和伍志伟老师分别对选手的表现作了点评。冯之林回顾了作为翻译系元老的她首次参加英文学院第一届口译大赛的情景。如今,学院这一传统赛事已经举办了21届,她非常欣慰地看到江山代有新人出。她对选手的表现表示称赞,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更放松一些;二是注意一些翻译的技巧,特别是记笔记的技巧;三是接触各种知识,积累各种术语。
冯之林发言总结
伍志伟老师着重指导选手们在不知道如何翻译的情况下应怎么做。他表示,翻译并不需要逐字翻译,而是要关注说话者的目的,把主要意思传达给对方。他指出,译者在翻译之前对翻译主题要有所了解和准备,在翻译的时候试着去“预测”说话人即将表达的内容。
获奖选手与嘉宾、老师合影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1104唱飞镜
二等奖:1104钟瑞欣1102陆琪
三等奖:1107 陈舒婷1104贺雪晗1109何秋仪
优胜奖:1101 刘杰文1101 张琳
最佳中文辩手:龚路成
最佳英文辩手:Josh Isaacs